《繁花》落幕,怀旧登场?兼谈好的时代

Blossoms Shanghai ended: NOSTALGIA back? Talking about good times

发布时间:2024-01-10  浏览次数:10

昨日,热播剧《繁花》收官,宝总、汪小姐、李李和玲子的故事告一段落。王家卫通过影像、声音,将草莽、热血、澎湃的1990年代推到观众面前。《繁花》拉满了观众的怀旧感,怀旧消费接踵而至:和平饭店2.28万元的“英国繁花套房、黄河路的“至真园”酒家、线上线下的上海美食、老街区打卡……观众正在讨论着那个时代、那个上海和那时的自己。当影视剧《繁花》落幕,怀旧情绪会再持续一段时间。但黄浦江浪花依旧,上海必然滚滚向前。

1、何为怀旧

怀旧(Nostalgia)辞源是希腊语“nostos”即返回祖国和“algos”即痛苦和悲伤的组合,字面理解为乡愁,因向往回归原籍产生的情愫。

瑞士医生Hofer将怀旧作为一种医学或神经学上的症状,将怀旧视作疾病,与战争及其军队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。17世纪的欧洲是充满战争的时代,在战争环境下,军人远离自己的家乡、国家开赴战场,于是产生了乡愁等郁闷感。

19世纪初,怀旧开始被认为是精神抑郁或消沉的一种形式。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,怀旧一直被归为心理上的失范。20世纪后半叶怀旧终于获得新的内涵。1979年,社会学家Davis把怀旧视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研究现象,怀旧既有个人特征也具有社会普遍意义。

和古代怀旧的载体更多的是空间向量相比,现代怀旧更多的是时间向量,表现为一种想回到过去的渴望,对剔除了不好印象的、理想化的过去的渴望。

2、怀念什么

从个体的角度上来说,怀旧可以是对自身经历过的人、事、物的怀念,这是最典型的怀旧,即我们所讲的“念旧”:老友、老家和老物件。人们还会对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物产生怀念,甚至可能是对自己出生前十年百年事物的渴望,如对复古服饰、点心、音乐等。

从集体的角度上来说,怀旧也可以是对经历过的团体、集体、国家的怀念,例如说,1960年代的人说怀念1970年代的所有人在单位里面都拿几十元工资的平等,1970年代出生的人说怀念1980年代的自由、奔放,1980年代的出生的人说怀念1990年代的野蛮生长。也可以是对更久远的时代的怀念,例如说,2010年出生的人说渴望1920年的上海的车水马龙,怀念的唐朝的繁花似锦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人的大脑有一个自我保护机制,它会删除大部分不好的记忆,保留好的。而在当下,坏的好的信息同时输入时,坏的信息往往占优,这需要个体适当纠偏。在怀念过往的时候,是怀念自身“迎风三丈”还是某个集体时代,有时候大脑也不一定分得清。当你在哼唱邓丽君的“小城故事多”的时候,到底在怀念那个时代、小城、还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呢?当你们在观看《繁花》时,到底是在怀念1990的美好时代,还是那年花正开的你们?

3、为什么怀旧

表层来讲,眼耳鼻舌接触到的各种触发(trigger)因素会瞬间刺激怀旧情绪。其中,图片和声音是最容易触发怀旧情感的,例如《繁花》影视剧,既能触发个体对自身经历人事物的思念,也能激起对时代的集体渴望。而鼻子和舌头所代表的嗅觉和味觉所产生的怀旧情感,却要长久得多,所谓“妈妈的味道”、“奶奶门口那棵无花果树”所带来的怀念,往往会伴随一生。

深层来看,影响个体怀旧情感的机制又分内外因两种:其一,社会巨变、不确定性等宏观因素,驱动了内心的孤独、焦虑、不连续感、不安全感等等;其二,从个体时间导向/取向来看,其更愿意活在过去、现在还是将来,你是觉得“过去的东西质量更好”“社会越来越坏了”“一代不如一代了”,还是“我现在很好”“这个时代很好”“活在当下”“及时行乐”,还是“未来会更好”,这三种完全不同的时间观念(取向/导向),会影响个体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,产生高低不一的怀旧情感。

4、怀旧有啥用

不管是通过消费商品、欣赏影视亦或是纯粹思维上念想过去,也不管是怀念自身经历过的人事物还是怀念某个时代,对个体来讲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,带来一定的治愈效果。不过,怀旧不管“是喜是愁”,那都只能是一个个避风的驿站,“浪奔浪流”的时代,个体还是要积蓄力量不断向前走。

偶尔回望、直面当下、循环向前!


作者:张义,博士,km0513@s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