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产品该给消费者提供几个选项

How many options should one product provide?

发布时间:2024-10-23  浏览次数:10

一、选择困难

老板,给我来瓶可口可乐。

冰还是不冰?冰的
有糖无糖?有糖
含咖啡不含?不含
原味、柠檬味还是草莓味?晕晕晕晕晕晕
MY GOD,给我来瓶百事
图片

二、果酱试验

2000年,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heena S. Iyengar和斯坦福大学Mark R. Lepper进行了著名的果酱实验(jam experiment),他们设置了两个果酱试吃摊,其中一个有 24 种果酱,而另一个只有 6 种果酱。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了更多的人(60%)来试吃,但最终购买决策则是另一番风景:试吃过后,24种口味的那个摊位,3%的人选择购买;6种口味的那个摊位30%的人选择购买。最终他们发表的论文《选择何时趋于消极》揭示:选择越多,用户就越不满。
图片

三、极简主张

基于上述理论,企业的使命就是努力帮助消费者降低决策的学习成本、时间成本、精力成本、心理成本,尽量让消费者能够做到傻瓜决策。如减少产品种类、减少产品功能分类、较少包装花色、减少分销点、减少价格区隔……

四、多彩世界

然而世界毕竟还是丰富多彩的,极简主张并没有得到大多企业的支持。我们的淘宝大市场,选择无数,而决策瘫痪的情况,毕竟还是少数。因为商家会设计很多筛选指标,如“某东物流”、“容量”、“加热方式”等等,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筛选指标可以缩小选择范围,有效帮助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。
Babara Kahn就为“多彩世界”站台,他们的研究指出,只要给纷繁的选项添加筛选指标,决策瘫痪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。多样性还是一个好东西。
在数字时代,筛选指标只要让消费者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选择。但在线下购物场买卖双方交流过程中,决策却没有这么高效了,太多选项还是会带来甜蜜的烦恼。

五、寻找拐点

Shah和Wolford(2007)研究认为,“果酱试验”与“多彩世界”可能都只存在书斋中,在真实的消费世界中,消费者购买决策会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,到到达某个拐点之后,购买决策会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而减少,正所谓过犹不及。
这个拐点在哪里呢?它往往会因为产品类型、价格区间、文化、心理等等而产生变化,好吧,企业自己根据经验摸索吧。

六、心理探索

Barry Schwartz在他的《选择的悖论》中指出了选择的心理成本:
选项越多,符合预期的越多;选项越多,后悔的可能性越大;选项越多,选择一个,失去的越多,“得到一片叶子,失去一片森林”;选项越多,会期望后续选项更好,也就可能“捡芝麻丢西瓜”;选项越多,选错后,越会责怪自己,“给了你这么多条路,你还走不好,又不是没得选”。选项越多,学习压力越大,认知越困难。

七、选择与人生

人生和消费决策,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呢。有时候,小巷无法掉头,杀出血路,绝处逢生;有时候,条条大路通罗马,但却停留在了那个十字路口。有的人,选择是快乐,即使最终一个没有选择,却乐在其过程中;有的人,选择是痛苦,“你说了算”、“随便拿一个”、“都行”。有的人,大的选择马马虎虎,因为复杂决策需要太多的决策依据;有的人小的选择左右为难,因为简单决策怎么看似乎都可以……


作者:张义,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,km0513@sina.com